與朱慧敏校長對話
 




陳潤鎂同學:請問怎樣才是有教養的良好公民?
朱校長:

學校很重視同學的品德培養,希望同學能守規及有好學生的表現。 所以我們很注重同學日常品德的培養,例如有月訓、校曆金句、小 故事分享等來提示同學。

學校也很重視同學的公民意識,務求同學在學校以外都有良好公民 的表現,如要有公德心、愛護社區、保持友善、關懷的態度。我們 亦想提升同學對環境保護的意識,故此學校提出了不少項目作出配 合,例如帶同學觀賞白海豚、提倡回收、綠化校園、推動節能等。



陳潤鎂同學:請問您會推行甚麼活動增強同學的溝通能力呢?
朱校長:

學校的三年計劃中的第二項是提升同學的聽說能力,此項即為溝通 能力,而聽說能力的訓練則可分為課堂內及外。

在課堂內,同學們會有小組討論、分組匯報等,而低年級綜合課及 五年級的合作學習都有助提升同學的聽說技巧。

在課堂外,同學會在早會、週會或小息時擔任小司儀或報告員,又 可參加話劇表演、普通話日、英語日及全方位學習日的活動,同學 在參與的過程中,需要互相討論和交流,這些都可增強同學的溝通能力。



張莉雯同學:請問怎樣才能做到您在願景中所說的思維創新,靈活多變?
朱校長:

學校的願景是校長和老師對同學表現的共同期望。
在廿一世紀,資訊傳達快,社會的節奏變化亦快,所以同學要有靈 活的應變能力。

學校舉辦各種活動,有萬聖節嘉年華、實地寫作、參觀視藝作
品展、英語話劇、英語日、普通話日等,讓同學透過接觸不同的情 境,處理不同的事情,從而提升應變能力。

最重要的,還是同學須要多累積學習經驗,培養成一位善於溝通、 靈活多變、有教養的好公民。



張莉雯同學:請問學校未來會推動甚麼計劃?
朱校長:

首先,學校會繼續推行品德教育,除此以外,亦會推廣國民教育。 祖國現在發展迅速,日益強大。為了讓學生增加對祖國的認識,學 校參加了「同根同心」交流計劃,讓同學返回國內進行學習交流。 學校也會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及增加升旗禮,以增強同學對國民身 份的認同。

此外,學校會繼續提倡健康教育。小賣部會進一步減少售賣不健康 小食。學校亦考慮在校內即場製作午膳,為同學提供更新鮮的食物。 學校會進一步推廣綠化校園計劃,並已申請「環境及自然教育基金 」,計劃為學校增設有機農圃、太陽能發電設施,給同學作實境學 習。

再者,學校會繼續加強同學溝通技巧的訓練。如在一年級推行合作 學習,讓同學自小培養與人相處合作的技巧。另外又會把綜合課擴展至三年級,好讓同學在低年級已掌握一般的匯報技巧。至於英語 日及普通話日來年會繼續舉行。



梁雅靖同學:我知道學校今年舉辦了頗多交流活動,為甚麼?
朱校長:

正因為我們要靈活多變、善於溝通,所以我們要走出課室,嘗試在 不同環境作全方位學習,故此我們鼓勵老師多作交流活動,如有南 京小班教學交流團、紐西蘭英語教學交流、中山實驗學校交流、南 京小學探訪、台灣資優教學交流團等,讓老師吸收不同地方的教學 經驗。


吳俊延同學:請問您為何選擇做校長?
朱校長:

我在教學界已經服務二十多年,我選擇當校長是希望能以校長的身 份帶領老師實現我的教育理想。


吳俊延同學:請問您有否終身學習?您又如何迎接戰未來?
朱校長:

我覺得我們的知識是永遠不足夠的,所以我們需要不停學習,我也 很支持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習。

作為校長的我,近年除了參加校長培訓課程外,亦到國內進行交流。 並計劃進修英語教育的博士學位。我希望能以身作則,令同學亦做 到「時時學,處處學」的不斷學習精神,積極面對將來。



梁雅靖同學:請問您致力舉辦交流有甚麼目的和好處?
朱校長:

學校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,包括溝通能力,應變能力, 終生學習能力等,這些都是我們舉辦交流團的目的。
此外,參加交流團亦能增廣見聞,豐富知識,裝備自己。這種課室 以外的實境學習,使我們能學以致用,作好準備,迎戰未來。



陳潤鎂同學:請問學校會有甚麼政策迎戰未來呢?
朱校長:

為配合資訊科技教學,學校會加強資訊科技的設施。我們已為每位老師配備個人手提電腦,課室則會添置電子白板。學校亦會為老師 提供有關資訊科技的培訓,並鼓勵老師進修。與此同時,學校會申 請教學基金,以增加學校資源。學校期望藉著各方面的配合,使學 校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與世界接軌。

 

W